|
新聞詳情
我國芯片自給率僅為10%,新能源車產業的“芯”挑戰上海自動化儀表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新能源汽車產業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其環保、高效的特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然而,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卻隱藏著一絲不容忽視的陰影——芯片自給率僅為10%的現實,為我國新能源車產業的未來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的迷霧。
近日,工信部電子五所元器件與材料研究院高級副院長羅道軍在上海舉行的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公開表示,我國芯片自給率目前僅為10%,與龐大的新能源車產能和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存在顯著的結構性短缺問題。這一觀點迅速引發了業界對芯片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的廣泛關注。
羅道軍指出,中國作為全球大的新能源車生產國,其產能和市場需求均持續攀升。然而,在這一繁榮景象的背后,芯片自給率的不足成為了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盡管我國在新能源車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芯片供應鏈的脆弱性依然明顯,尤其是芯片的自給能力亟待提升。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車產業近年來迅猛發展,2023年產銷量接近千萬量級,培育形成了全球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并建成了高效協同的產業體系。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對芯片的需求也急劇增加,但國內芯片自給率卻遠遠不能滿足這一需求。羅道軍強調,芯片自給率的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新能源車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針對這一問題,羅道軍提出了明確的建議:做車位芯片的企業應盡量向高端領域發展,避免在低端市場的過度競爭和“內卷”。他引用了一句俗語“只要國人會做的事情,很快就會解決掉”,強調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持續創新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才能提升我國芯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自給自足的目標。
同時,羅道軍還指出了新能源車產業面臨的其他挑戰。隨著智能化、網聯化等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對芯片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然而,當前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多變,車企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這種背景下,芯片產業須抓住結構性矛盾帶來的機遇,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為了推動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工信部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據《2024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顯示,我國將加大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研制力度、強化汽車芯片標準供給、升級汽車安全標準、夯實汽車電子標準等重要工作。這些舉措無疑將為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羅道軍強調,中國現在的產業里面兩個亮點,一個新能源,一個汽車。他坦言道,“如今國際環境越來越差,車企的內卷也越來越厲害。所以對芯片來講,車是一個好的行業,應用也越來越多。結構性矛盾也給我們創造了很好的機會。”
上海自動化儀表面對芯片自給率不足的現狀和新能源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需求,我國芯片產業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國在全球新能源車產業中的地位,實現芯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需要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全球芯片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