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詳情
減少混凝土加工中的碳排放 用新技術刷新“封存率”上海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混凝土作為常見的建筑材料,其硬度大、耐壓強度高、堅固耐用、原料來源廣泛等優勢讓其成為了目前世界上消耗量的材料之一。但與此同時,它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
從工業生產的角度來說,混凝土的生產方式眾多,并且普遍都不算復雜。而生產簡單的混凝土甚至只需要工人們將水、細骨料(如沙子)、粗骨料(如礫石)和水泥混合在一起即可。但是這個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卻不容忽視。
一方面,水泥的生產過程會消耗了大量的石灰石、黏土和電力,這個過程會造成巨大的碳排放;另一方面,生產過程中,材料間會發生化學反應,這個過程也會產生二氧化碳。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每生產1噸水泥將產生約810千克的二氧化碳。而全球范圍內,水泥和混凝土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據了人為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5%至7%。可以說,解決混凝土碳排放問題是解決溫室效應的一個重要方向。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之一便是“碳匯”。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生態系統管理等措施,吸收和儲存大氣中CO2,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而在這個概念下衍生出一個碳匯產品的概念,即通過一系列經國家認可的核算、監測、管理方法學,將森林、草原、濕地、農田、海洋等不同生態系統中的碳匯開發為可備案、可管理的產品。
而在混凝土生產中注入二氧化碳則是一種有效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將二氧化碳封存技術引入混凝土生產過程中,通過捕獲和封存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實現減排目標。但是常用的封存方式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二氧化碳捕獲效率低、能耗高,效果不理想,另一個是混凝土強度會因此受到影響,限制了這種方式的適用范圍。
就在近期一項新的技術將混凝土生產與碳匯更好地結合到了一起。開發這種新制造工藝的是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而根據相關實驗數據,這種工藝能夠實現了高達45%的二氧化碳(CO2)封存效率。換言之,就是制造過程中注入的CO2有近一半被捕獲和儲存。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項技術還能確保生產出的混凝土強度與耐久度不受影響。
據悉,上海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研究人員并沒有采用傳統的“在混雜所有成分時注入二氧化碳”這一思路,而是首先將CO2氣體注入與少量水泥粉混合的水中,再將得到的碳酸懸浮液與其他水泥和骨料混合。而結果便是,這種方法不但讓重新利用混凝土制造過程中排放的部分二氧化碳技術操作變得更加簡單,還收獲了更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還打開了混凝土行業將向更加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的新思路。 |